“酱香之父”李兴发:为茅台鞠躬尽瘁 ——父亲在茅台酒厂工作的那些峥嵘岁月一直激励着我(四)

发布:2022-03-08 11:36:40

阅读:286

1965年底,在四川省召开的全国第一届白酒技术协作会前夕,刚从大学毕业的生物工程技术人员季克良,代表茅台酒厂参加这次全国白酒技术协作会。年轻的季克良找到李兴发,请教茅台酒勾兑工序,并整理成学术论文——《我们是如何勾酒的》向大会宣读。

 

《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志》人物篇记载:“1965年底,在四川省泸州市召开的全国第一届白酒技术协作会上,茅台酒厂代表宣读了季克良《我们是如何勾酒的》论文,引起了大会强烈的反响和各个厂家的高度重视。会后,各个白酒厂运用这一研究成果,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研究,在全国白酒行业掀起了一股勾兑热潮。推动了各个白酒厂生产的发展和白酒质量的提高。明确划出酱香、浓香、米香、清香和兼香五大香型,奠定了中国五大香型白酒的格局。

 

从此,全国评酒工作才有了比较科学而具体的分类评比标准。李兴发摸索出的勾兑技术,为茅台酒厂立下了不可磨灭功劳的同时,也为全国白酒行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。”

 

李兴发(中)给驻厂军代表讲解茅台酒包装质量

 

李兴发一生钻研茅台酒生产、勾兑技术成就卓著。他先后三次参加国家轻工部和贵州省组建的“贵州茅台总结工作组”“茅台酒试点委员会”,出色地完成了“茅台酒储存条件”“储存中酒质量变化和勾兑的规律”等科研任务,被中国食品协会聘为酱香型酒顾问,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。

 

李兴发嫡系传人李明英说,她的父亲李兴发一生挚爱茅台酒,始终刻苦钻研,持之以恒,夜以继日,孜孜以求,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。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,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创新的建议。如:1967年提出利用蒸馏法间接取酒,特别是对第八轮次酒的处理利用,为茅台酒的生产创造了更大的经济价值。

 

一般认为八轮次酒是最末轮次酒,质量已经不算好了。但李兴发却有独到的见解。他说:“如果把八轮次酒大胆利用起来,就知道茅台酒的自然高级香的来源。八轮次酒就是宝中宝,它的醇甜酱香味很浓。”

 

“我父亲把八轮次酒和生沙酒接起来,作了无数次的实验,经过了无数次的理化分析和感官品尝,要什么香、什么味,都能利用八轮次酒和生沙酒一一勾调出来。”李明英说,每次实验后的情况,李兴发就马上记下来,最后总结出了八轮次酒的奥妙——八轮次酒能在一般高度酒中可以压制很多异味,在勾兑中,可以用它处理甲醇、酸度、杂醇油等。

 

八轮次实验成功后,茅台酒厂决定把八次酒烤出来,同时把生沙酒也接下来,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宝贵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