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圆人团圆,细数元宵节那些浪漫事儿

发布:2023-02-05 09:25:17

阅读:162

     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,又称为“上元节”,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。

      元宵节始于汉代,正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夜为“宵”,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。尽管各地元宵习俗不尽相同,但大多数人的“闹元宵”是吃元宵、赏花灯、猜灯谜和饮灯酒,很少人知道,元宵节自古就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浪漫的节日。

图片

       在古时,女子“养在深闺无人识”,青年男女平时没有见面的机会,唯独元宵节时,女子才可以“合情合理”地结伴出游观灯赏月,是未婚男女觅得意中人、有情人相约游玩的天赐良机。如果男女一见钟情,就留下手帕或荷包作为定情信物,因此,元宵节在民间是象征着爱情的节日。

       与“七夕”女子乞巧、牛郎织女夫妻相会的寓意相比,元宵节既有团圆之意,又有定情之美,更似中国情人节。宋代欧阳修有一首《生查子·元夕》:“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。”生动地描写了古代情侣元宵相会的浪漫情景。

 

图片灯酒祈太平图片

 

       “饮灯酒”是广东一带特有的民俗。“饮灯酒”最初的目的是祭祀社神(土地),祈祷五谷丰登,风调雨顺,事业兴旺;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年一度的一项重要的社交活动和慈善活动,至今已经有二百多年历史。
       每年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,各村都在祠堂前张灯结彩、大摆宴席,全村父老乡亲欢聚一堂,开怀畅饮。之后开始“投灯”,即以制作好的花灯,冠以好意头名称,例如:“生意兴隆”、“添丁发财”、“一帆风顺”、“风生水起”等,然后由众乡亲竞投,非常热闹。在闽南语中“灯”与“丁”是谐音,寓意来年人丁兴旺的好彩头。

 

图片

图片酒联映春光图片


       所谓酒联,顾名思义,就是与酿酒、饮酒、用酒、酒名、酒具、酒楼等相关的对联。酒联作为中国酒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几乎与对联同时产生、发展和兴盛。外延广阔的中国酒文化为对联提供了无限丰富的内容。
       元宵节酒联多以赏月、闹花灯、放焰火为主题,歌颂千家万户团圆把酒言欢的繁荣景象。时值元宵,与您分享几则与元宵节有关的酒联,在元宵举杯之时,我们听多了“恭喜发财、大吉大利”之类的吉祥词,不妨取其中一二作为祝酒词,也能迅速让酒桌气氛热烈起来——

 

“花开连理描新样,酒饮交杯醉太平。”

 

“雪月梅柳开春景,灯鼓酒花闹元宵。”

 

“万户酒歌庆盛世,满天焰火耀春光。”

 

 “酣歌传世上,笑语满人间。

对酒歌盛世,举杯庆丰年。”

图片

图片 喜闹元宵的有趣习俗  图片

 

       每逢农历正月十五,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,燃放焰火,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,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。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,猜灯谜逐渐成为元宵节的传统项目。例如,“除夕守岁数钟声(打一商业用语)”、“年终岁尾,不缺鱼米(打一字)”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猜一猜,答案在本页。

       而在台湾,有“迎鼓仔灯”的习俗。由于闽南语“灯”与“丁”同音,妇女会在元宵节时穿梭于灯下,祈求来年得子、添丁。

图片

       此外,许多东南亚华人在正月十五这一天,未婚男女相互抛水果,男孩向女孩抛苹果,女孩则向男孩抛柑子,希望自己找到一个如意伴侣。而白族、壮族和苗族,男女青年有互相“抛绣球”的习俗。凡是接不住绣球的男女,都要赠纪念品给对方,而太多次失球又无法赎回纪念品的人,就表示接受对方的爱情了。

       除了元宵的传统项目,一些地区还把元宵节叫“偷菜日”,也叫“偷青”。在侗族,传说月宫仙女要降临人间,把天上甘露洒到瓜果蔬菜上,在这天夜里偷菜就会沾上喜气,且被偷的人家会很高兴,说明自家的菜长得好,新的一年会更加富有。

图片

       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习俗,俗称:“偷挽葱,嫁好尪”、“偷挽菜,嫁好婿”,希望婚姻美满的的女孩,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,期待未来家庭幸福。元宵夜这么多有趣的习俗,果然是欢欢喜喜“闹”元宵。猜灯谜答案在这里:“除夕守岁数钟声(年终盘点)”、“年终岁尾,不缺鱼米(鳞)”。